阅读历史 |

第123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岁!你们端起饭碗前,大声念出来,是朕的恩赐(2 / 8)

加入书签

北划分牧场,分封给功臣。”

“一来,有利于京师控制漠北,不让其自立。”

“二来,朕确实没有土地可分了。”

百官狂翻白眼,您绝对是最抠儿的皇帝,没有之一。

“但是。”

朱祁钰话锋一转:“未来,朕会将皇家商行的股份,分给有爵位的功臣。”

“你们还别小瞧皇家商行,有朕撑腰,你们想想,这商行前景如何?”

“再过一段日子,天下商贾也要入京了。”

“京中商业繁荣起来,指日可待。”

“罢了,朕不多说,你们自己品鉴吧。”

朱祁钰说话半截。

勋臣们都百爪挠心,皇帝真能给他们好处?

又觉得不太现实,皇帝多抠儿啊,好处肯给,但得用功劳换。

“陛下打算从哪里采购桑苗?”朱英身材魁梧,声音很有磁性。

“朱侍郎有什么意见?”

“回禀陛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微臣担心,从外地引进的桑苗,未必适合京畿水土。”朱英如实道。

“朕还真没想到此节。”

朱祁钰道:“正好,此事便由你们农业局负责,用多少钱,向内帑报账,内帑出。”

“微臣领旨。”

朱英又道:“陛下,微臣以为只种桑树未免有些单调,也可在京师道路上,栽种一些杨树、槐树、柳树等等,不许百姓砍伐。”

“这个提议好,不止在京中街道上种。”

“去城外也种上,京中此类树木繁多,栽种方便,用不了多少钱,经济实惠。”

“这次不加夫役给百姓,中枢出钱,栽种一棵树,便给一个铜板。”

“算朕这个皇帝,给京畿百姓一点好处。”

朱祁钰好不容易出血了。

“陛下圣明!”朱英跪拜。

“朱英,农业局缺人,去举人里面挑,农业局主要和农业打交道,用不上进士那般高深的学问,用举人绰绰有余。”

朱祁钰道:“国朝养士百年,举人层出不穷,不上不下的。”

“也省着他们在家里闲得蛋疼,满嘴胡说,给家里惹是生非。”

“就去农业局,为朝堂效一份力。”

朱祁钰让人纪录下来。

“陛下,举人尚且要考进士,微臣担心举人未必愿意入民间做些苦活。”朱英先诉苦。

“哼,他们还以为自己多高贵呢?”

朱祁钰冷笑:“随便挑,看上谁直接招来,不同意就褫夺举人功名,回家种田去,在农业局里不听使唤的,朕派个太监驻守,直接杖责,不听话的就打!打死为止!”

朝堂百官一阵牙碜,宦官干政,是王朝大害!

不过,也都看出来皇帝对农业局的重视。

“陛下,农业乃国朝之根本,任何疏忽都不准有!”

耿九畴走上一步道:“打若不管用,便拿刀杀!”

“准了!”

“陛下,俸禄如何算?”耿九畴又问。

朱祁钰皱眉:“为国朝办事,却处处想着钱,读的什么圣贤书啊?”

百官万分尴尬。

您刚说完,读书是为了攫取权力,到花钱的时候,您又耍赖了。

您就抠门吧。

“若不给俸禄,这些举人指不定心里怎么骂朕呢?骂了也就骂了。”

“他们说不定会强抢百姓家资,或者贪污、破坏树苗,给朕找不痛快。”

“这才是人心。”

朱祁钰叹了口气:“钱得给啊,但该给多少呢?”

“陛下,要不就按照从九品给吧。”耿九畴小声道。

“又是一笔开支。”

朱祁钰有点心疼了:“给发宝钞吧。”

您还不如说不给呢!

宝钞擦屁股都嫌硬,发下去还不如不发呢。

“再加点米粮,填饱肚子就好了。”

“区区举人,给他们条活路,已经算是天恩浩荡了!”

“再挑三拣四的,直接处死了干净!”

“天下什么都缺,就不缺读书人!”

朱祁钰不情愿道:“朱英,你盯死了,谁敢不卖力、中饱私囊者,一律剥皮揎草!”

“宫中还有会这手艺的太监,朕派给你。”

“剥皮揎草后,就放在农业局前。”

“让人后继者看看,谁敢动朕的银子!”

您是真不把举人的命,当成命啊!

等举人杀光了,您是不是要对秀才动刀子啊?

天下读书人招你惹你了,您总欺负他们!

“招入农业局的举人,今年格外开个恩科。”朱祁钰又加了一句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